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是水产动物防病促长,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为加强水产养殖管理,确保疫情期间各地水产养殖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余姚养殖情况编写本地春季常见虾蟹病害防控措施,供养殖户开展春季水产养殖时参考使用。春季应关注的常见虾蟹病害有白斑综合征、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病、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拟穴青蟹呼肠孤病毒病和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等。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一、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低溶解氧、高pH和低pH会造成养殖虾蟹组织损伤,高氨氮和亚硝氮表示养殖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可能产生大量的条件致病病原,如弧菌等,要通过底层增氧、消毒、使用生石灰等措施修复养殖生态。
二、加强养殖水体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如对虾养殖底层水体弧菌超过1x103个/ml,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有害藻类容易发生的养殖地区和模式,在池塘中适当投放罗非鱼控制蓝藻等有毒藻类的发生。
三、预防温度变化导致养殖对虾和克氏原螯虾暴发白斑综合征,除通过投喂维生素C等提高虾抗应激能力,可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